k8凯发国际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第一次全英学术分享我靠幽默感化解紧张 Hey!毕业生

  到我上场的时候,为了缓解紧张情绪,我给观众们开了个小玩笑,打趣了自己甚至比Richard教授的模型还要更年轻一些,希望大家能够给我的研究多一些包容,也多提些意见和建议。现场的气氛确实一下子轻松下来了,最终我的学术分享也顺利完成了。

  在了解到学院的硕博项目包括双导师、联合培养等一系列的特色 ,尤其是与我的博士导师金立印老师进行沟通后,非常希望能够在金老师的研究小组继续进行科研。

  本科阶段考虑到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可能更希望在金融、咨询行业就职,所以选择转专业到管院学习相关的课程。

  我觉得这是对我自信心有极大鼓舞的一次学术分享,也部分程度锻炼了我讲英式笑线

  在本文中,邓慧欣分享了她是如何走上学术之路、又在学术探索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如何一次次挑战自我赢得新的成长,相信对刚刚走上学术之路的新人,会有一定的帮助。

  在大三做了一些实习后,自己感觉还是做研究比较开心,于是开始考虑未来是以学术为志业进行探索。

  我跟金老师在本科阶段就相识了,可以说他是我决定选择管院硕博项目非常重要的原因。

  会后徐老师给我提到,有人写邮件跟她说非常欣赏我的分享,认为我做得很不错。

  他对于学生的项目进展、求职就业等等的事项都会亲力亲为地给予帮助。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准备博士论文和毕业求职阶段,金老师经常约我聊项目进展,提醒我可以把目标院校按照优先级排序,然后他来帮助我针对不同学校定制化地修改简历和撰写推荐信,整个过程对我的求职有很大的帮助。

  今年六月从待了十年的管院毕业后,邓慧欣即将前往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担任教学科研导向的讲师。

  本来主办方邀请的是我们课题组的徐倩老师,徐老师希望给学生们锻炼的机会,因此在组里问有没有人愿意去试一试。我当时是硕士一年级的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去自荐了。到场了才发现进行分享的都是非常资深的研究者们,而自己只是研究的初学者,心情是既紧张又激动。

  金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作为研究者的各项能力,他会跟学生们说,希望我们能在毕业后能够成长为能够独立开展研究的,有研究品位的学者。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我前面上场分享的是提出了推敲可能性模型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的作者Richard Petty教授,他的分享异常精彩,台下掌声连连。

  2014年,邓慧欣从软件学院转入管院,并逐渐产生了对学术研究的兴趣,继续在市场营销学系研读硕博项目,从事消费者行为相关研究,包含推荐奖励计划设计与信息沟通,目标与动机推断,可持续消费等课题。

  后来因为机缘巧合开始接触市场营销学的研究项目,算是误打误撞开始了相关领域的学习。

  求职准备的流程详细讲起来还挺长的!建议大家可以去听听我跟另一位去年在北美拿到教职的商学院“土博”求职准备的播客《商学院“土博”出海历险记——浅谈如何准备海外高校求职》(by彗星xing),我跟小伙伴讨论下来的感觉是,大家其实可以在博士求学阶段从研究项目,教学经历,活动组织能力等等方向准备起来的。



--END--



扫码关注我们

CICT Mobile

微信号|alibaba